《中醫詞典》解釋「相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相剋是中醫名詞,出自《黃帝內經》,是五行學說中的術語,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相互克伐和制約的關係。它用來說明臟腑間相互制約的生理關係。相剋的次序是依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剋與反常的相乘經常被混同使用,例如病理上的木乘土常被稱為木克土。

《黃帝內經》對於相剋有兩個主要的論述方面。一是五行相剋的次序,二是五行相剋的具體表現。

關於五行相剋的次序,《黃帝內經》中提到「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裡列舉了五行相剋的五個環節。

關於五行相剋的具體表現,《黃帝內經》中說:「木盛則土崩,土盛則水乾,水盛則火滅,火盛則金銷,金盛則木折」,這列舉了五行相剋的五個具體表現。

因此,五行相剋是五行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用來描述五種物質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這種制約關係是動態平衡的,當某一種物質過盛時,就會導致其他物質不足,進而引起疾病。因此,在臨床上要注意調節五行之間的平衡,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五行相剋的具體表現。

  • 木克土:木盛則土崩。木性疏鬆,土性堅實。當木太盛時,它會耗損土氣,導致土崩。臨床上,木克土的表現主要為大便乾燥、腹脹、便祕等症狀。

  • 土克水:土盛則水乾。土性濕潤,水性寒涼。當土太盛時,它會吸收水分,導致水乾。臨床上,土克水的表現主要為小便不利、尿黃、尿少等症狀。

  • 水克火:水性寒涼,火性炎熱。當水太盛時,它會剋制火氣,導致火滅。臨床上,水克火的表現主要為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畏寒等症狀。

  • 火克金:火性炎熱,金性清涼。當火太盛時,它會灼傷金氣,導致金銷。臨床上,火克金的表現主要為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牙齦出血等症狀。

  • 金克木:金性堅硬,木性柔軟。當金太盛時,它會傷害木氣,導致木折。臨床上,金克木的表現主要為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腰背痠痛等症狀。

以上就是五行相剋的具體表現。可以看出,五行相剋是一種動態平衡,當某一種物質過盛時,就會導致其他物質不足,進而引起疾病。因此,在臨床上要注意調節五行之間的平衡,以預防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