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香附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香附餅
香附餅為中醫灸法所用之藥餅,載於清代醫籍《外科證治全書》,主要應用於外科病症及風寒濕邪侵襲所致之腫痛。其製法是將生香附研磨成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和,依據患處大小捏製成餅狀,覆蓋於病灶處,再以艾灸之。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痰核(淋巴結結核)、痰毒凝滯,或風寒邪氣阻滯經絡而引發之局部紅腫疼痛。
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歸肝、三焦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之效。生薑汁辛溫,能散寒通絡,兩者相伍可增強行氣活血、散結消腫之功。艾灸則藉溫熱之力,透達藥性入經絡,共奏溫通散寒、化痰散結之效。
在中醫理論中,瘰癧痰核多因肝氣鬱結、痰凝氣滯所致,而風寒襲絡則使氣血運行不暢,發為紅腫疼痛。香附餅結合藥物與灸法,既可疏泄肝鬱、化痰散結,又能溫散風寒、暢通氣血,體現中醫「內病外治」與「針藥並用」的治療特色。
此外,香附餅之運用符合中醫「辨證施治」原則,凡屬氣滯痰凝或寒邪客絡之證,皆可隨證加減。若配伍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可增行氣活血之效;若痰濕偏重,可佐以半夏、陳皮等化痰之品,以適應不同病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