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項似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項似拔

病證名,指頸項部出現強直、僵硬之感,如同被外力拔扯,甚則有斷裂之痛。此證名首載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原文曰:「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其描述為太陽經氣不利或風寒濕邪侵襲經絡之典型表現,屬中醫「痺證」「項強」範疇。

病因病機

  1. 外邪侵襲:風寒濕三氣雜至,滯留太陽經脈。《靈樞·經脈》言:「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如拔。」邪客經絡,氣血受阻,筋脈失養而拘急。
  2. 經氣逆亂:太陽主一身之表,若衛陽不固,經氣上逆,可致項部經脈攣急,發為「似拔」之狀。
  3. 腎虛督弱:《素問·脈要精微論》云:「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腎精虧虛,督脈空虛,頸項失於濡潤,亦見僵硬不舒。

臨床表現

  • 頸項強直,轉側不利,甚則疼痛如折。
  • 或伴頭痛、目脹如脫(太陽經循目內眥),腰背拘急(太陽經行於背)。
  • 外感者多見惡寒、脈浮緊;內傷者常見舌紅少苔、脈細弱。

治法與方藥

  1. 祛風散寒
    • 葛根湯(《傷寒論》):治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重用葛根解肌舒筋。
    • 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針對風濕犯表,項強酸痛。
  2. 調和營衛
    • 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治太陽中風兼項背強,以桂枝湯調營衛,葛根升津舒筋。
  3. 補益腎督
    • 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肝腎不足兼風濕者,以桑寄生、杜仲補益肝腎,獨活祛風濕。

針灸取穴

  • 主穴:風池、天柱、大椎、後谿(通督脈)。
  • 配穴:外感加列缺(宣肺解表);腎虛加腎俞、懸鐘(補髓強筋)。

古籍佐證

《類證治裁·項強》指出:「項強多屬風寒乘虛襲太陽,亦有痰熱上攻者。」強調外邪與內虛共為致病之由,需辨證施治。

此證既可見於外感熱病初期,亦見於內傷雜病,臨床須審其寒熱虛實,結合四診,方能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