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項昕>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項昕:元代醫家與中醫傳承的重要人物

生平與背景

項昕,字彥章,號抱一翁,元代著名醫家。其祖籍永嘉(今浙江溫州),後遷居余姚。項昕自幼展現對醫術的濃厚興趣,少年時期即能熟記《素問》、《難經》、《脈經》等中醫經典著作。他曾在杭州府擔任府吏,亦於鄞縣為肅政府書吏,這些行政經歷為其日後的醫學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文獻整理與思考基礎。

學醫歷程

項昕的醫學之路源於母親患病為庸醫所誤的慘痛經驗,這促使他立志深入研究醫學真諦。他從多位名師學習,學術淵博:

師承系統

  • 得韓明善所藏的珍貴方論典籍
  • 拜陳白雲為師,習得其醫學精要
  • 與當代名醫朱震亨(丹溪)、葛可久等交流醫學心得
  • 向太醫院使張廷玉學習導引按摩術,並全面掌握其技術精髓

醫學成就

項昕在醫學實踐上達四十餘載,救治病患無數。他的醫術特色在於:

專科造詣

  • 內科:師承李杲的脾胃學說,並有所創新
  • 外科:融合各家之長,形成獨特治療體系
  • 婦科:在經、帶、胎、產方面有獨到見解

重要著作

  1. 《脾胃後論》:此書旨在補充李杲《脾胃論》未盡之義,特別在脾胃虛證的辨治與調理上有深入發揮,強調整體觀念下脾胃與他臟腑間的相互關係。

    書中提出"脾胃為後天化源之本"的觀點,論述了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各種病症及其治療原則。

  2. 《醫原》:此書已佚,據史料記載,內容涉及醫學理論基礎,可能包含其對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中醫核心理論的闡釋與發展。

學術特色與影響

項昕的醫學思想呈現幾個顯著特點:

  1. 脾胃學說的發展:他繼承李杲"脾胃為元氣之本"的觀點,進一步論述脾胃與氣血運化的關係,提出"中焦如漚"的生理特點及"運化失司"的病理機制。
  2. 導引按摩的應用:將從張廷玉處學得的導引按摩術融入臨床治療,強調外治法與內服藥的配合使用。
  3. 辨證論治:結合朱丹溪的養陰學說與自身的臨床經驗,形成虛實兼顧、標本同治的治療原則。

項昕的醫學實踐與理論貢獻,在元代醫學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整合各家學說、發展脾胃理論方面影響深遠。其學術成果反映了宋元時期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特色,為後世中醫學發展提供了寶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