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消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消癧,經外穴名。《針灸集成》:「瘰癧……又方,以繩子周回病人項,還至起端處截斷,將此繩一頭從大椎上垂下脊骨,繩頭盡處點記,又量患人口吻如一字樣,中折黑記橫布脊點上,兩端盡處,灸百壯大效。」《經外奇穴治療訣》列作經外穴,名消癧。在背部,以平結喉之頸項周長,自大椎穴直下盡處左右旁開0.5寸處。主治瘰癧。艾炷灸3-7壯。

消癧穴,又名消瘰穴,是治療瘰癧的常用穴位。瘰癧是一種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多發於青少年,以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的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消癧穴位於背部,以平結喉之頸項周長,自大椎穴直下盡處左右旁開0.5寸處。艾炷灸此穴,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作用,對治療瘰癧有一定的療效。

消癧穴的定位方法如下:

  1. 正坐位,兩手自然下垂,在頸後大椎穴處,用手指沿著頸後正中線向上摸,可觸及一隆起的骨性突起,此即為大椎穴。
  2. 從大椎穴直下,沿著頸後正中線向下量取1寸,再向左右兩側量取0.5寸,即為消癧穴。

消癧穴的取穴方法如下:

  1. 正坐位,兩手自然下垂,在頸後大椎穴處,用手指沿著頸後正中線向上摸,可觸及一隆起的骨性突起,此即為大椎穴。
  2. 用艾條點燃後,將其懸於消癧穴處,距離皮膚約3-5厘米,以患者能耐受的溫度為宜,灸至局部皮膚發紅、發熱為止。

消癧穴的功效:

消癧穴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乳腺炎、淋巴結炎等疾病。

消癧穴的注意事項:

  1. 消癧穴不宜在月經期間、孕期使用。
  2. 消癧穴不可用力過度,以免損傷皮膚。
  3. 消癧穴不可灸得過熱,以免燙傷皮膚。

消癧穴的臨床應用:

消癧穴常用於治療瘰癧、乳腺炎、淋巴結炎等疾病。臨床上,可用消癧穴配合其他穴位,如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等,以增強療效。

消癧穴的配伍:

  1. 消癧穴配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可用於治療瘰癧。
  2. 消癧穴配天突穴、少商穴,可用於治療乳腺炎。
  3. 消癧穴配曲池穴、合谷穴,可用於治療淋巴結炎。

消癧穴的禁忌:

  1. 消癧穴不宜在月經期間、孕期使用。
  2. 消癧穴不可用力過度,以免損傷皮膚。
  3. 消癧穴不可灸得過熱,以免燙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