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消痞化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消痞化積,中醫治療學術語。指用行氣化瘀、消滯軟堅以消除痞積的治法。如脅下腫塊或小兒疳積等病,均可採用此法。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消痞化積,行氣化瘀,消滯軟堅,以消除痞積之治法也。如脅下腫塊或小兒疳積等病,均可採用此法。”

消痞化積的治法,以行氣化瘀、消滯軟堅為主,兼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等法。

臨床常用於治療各種痞積證,如肝鬱脾虛、氣滯血瘀、痰濕阻滯、食積不化等所致的痞滿、腹脹、脅痛、嘔吐、便秘等症。

消痞化積的方劑,常用香附、鬱金、川芎、枳殼、陳皮、甘草、大腹皮、白朮、茯苓、山楂、神曲等。

消痞化積的針灸穴位,常取足三里、中脘、天樞、大包、氣海、關元等穴。

消痞化積的食療方,常用山楂、陳皮、烏梅、生薑、大棗等熬水代茶飲。

消痞化積的注意事項,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寒涼之物。

消痞化積的療效,臨床上多能取得良好效果。但若病情較重,或久治不愈者,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