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消癖神火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消癖神火針

消癖神火針為艾卷灸的一種特殊形式,記載於清代《種福堂公選良方》一書。此針灸療法專用於消除痞塊積聚,乃融合藥物與艾灸之效的傳統中醫外治方法。

組方成分

消癖神火針之製備需以下藥物配伍:

  • 蜈蚣一條
  • 木鱉、五靈脂、雄黃、乳香、沒藥、阿魏、三稜、蓬莪朮、甘草、皮硝 各3克
  • 鬧羊花、硫黃、穿山甲、牙皁 各6克
  • 麝香9克
  • 甘遂1.5克
  • 艾絨60克

製作工藝

其製法參照傳統雷火針工藝:

  1. 將上述諸藥研為細末,與艾絨充分拌勻
  2. 以桑皮紙捲裹成條狀,粗細如指,長約20-30厘米
  3. 外層再以棉紙緊密包裹,使其堅實如針

藥理基礎

此方配伍體現中醫"消積化痞"之法:

  • 三稜、莪朮破血行氣消積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
  • 阿魏、甘遂消積除脹
  • 麝香、穿山甲通經透絡
  • 雄黃、硫黃解毒散結
  • 艾絸溫通經脈,引諸藥直達病所

操作方法

施用時點燃一端,隔數層布帛或紙張按熨患處:

  1. 先以隔物試灸,避免燙傷
  2. 待熱力適中再直接熨燙
  3. 每次灸治15-30分鐘
  4. 每日或隔日一次,療程視證候而定

適應證候

專治各種積聚痞塊:

  • 腹中癥瘕積聚
  • 氣滯血瘀所致腫塊
  • 痰飲停聚之痞滿
  • 經絡阻塞之痛證

作用機理

結合了艾灸的溫熱刺激與藥物透皮吸收:

  1. 艾火之溫通經脈氣血
  2. 藥氣隨熱力滲入腠理
  3. 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4. 軟堅散結以消痞塊

此療法展現了中醫"內病外治"的特色,亦為明代以來發展成熟的特殊灸法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