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蕭昂>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蕭昂,字申立,號正齋道人,明代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蕭昂早年立志習醫,曾拜名醫周崇善為師,後因周氏逝世而一度中斷學業。然其潛心自修,終成一家之術,尤精脈學。其所著《醫粹》成書於1501年,乃脈學專著,內容多融匯前人經驗,並參以己見,可惜流傳不廣,後世知之者甚少。

在脈學方面,蕭昂強調「脈以候氣,氣以察機」,認為脈象不僅反映氣血盈虧,更可窺見臟腑功能之盛衰。其論述多結合《內經》、《難經》之旨,並參酌歷代醫家如王叔和、滑壽等人之說,進一步闡明脈理與病症之關聯。例如,他提出「弦脈非獨主肝」,指出弦象亦可見於痰飲、寒凝等證,拓展了脈象的辨證意義。

此外,蕭昂在書中亦論及「脈證合參」之重要性,主張臨證須綜合望、聞、問、切四診,不可獨恃脈象斷病。此觀點與明代醫家張景岳「四診相參」之說相呼應,體現了中醫整體辨治之精神。然因《醫粹》傳世稀見,其具體學術內容後世難以詳考,僅能從零星記載中略窺其學術特色。

蕭昂之醫學思想,雖未如李時珍、張介賓等大家廣為人知,然其於脈學之探討,仍為明代醫學發展增添一筆,值得後世進一步考究與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