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銷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銷爍:中醫專業名詞解析
學術定義
「銷爍」一詞在中醫學中具有兩層核心涵義:
- 物態變化義:指物質因極度高熱而熔化解體,引申為生命能量過度耗散的病機狀態,典出《素問·氣交變大論》描述火運太過時「其變銷爍」,意指陽熱之邪熾盛,導致精血津液異常耗損。
- 形體敗壞義:專指人體精微物質耗竭導致的形體枯瘦,如《素問·刺要論》強調誤刺傷髓後「銷爍胻酸」,呈現下肢萎弱、肌肉消脫之象,與《楚辭》王逸注「身體燋枯」互為印證。
理論淵源
1. 五運六氣理論層面
在五運六氣學說中,「銷爍」特指火熱之氣過極的病理效應。《氣交變大論》將「熱生火」的氣化過程與「銷爍」並論,揭示火邪具有「燔灼」「毀壞」雙重特性。張介賓《類經》進一步闡釋:「火盛則萬物焦爍」,此現象在臨床可見於暑溫證之高熱傷陰、疫病病程中氣血驟耗等急症。
2. 經絡臟象層面
《刺要論》將「銷爍」與骨髓系統病理直接關聯。腎主骨生髓,髓海空虛則見「胻酸」(脛骨酸痛)、「解㑊」(倦怠鬆懈)等證,提示此概念與《黃帝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治療學原則相呼應。後世醫家如李杲在《脾胃論》中發展此說,認為脾胃衰敗所致「大肉消脫」亦屬廣義銷爍範疇。
辨證要點
1. 熱極銷爍
- 外感熱病:見高熱煩渴、唇焦舌絳、皮膚乾皺等液脫之兆
- 內傷火證:如相火妄動所致骨蒸盜汗、齒搖髮脫
2. 虛極銷爍
- 髓海空虛型:腰膝痠軟、囟門遲閉(小兒)、齒搖耳鳴
- 精血枯涸型:形體羸瘦、皮膚甲錯、舌體瘦薄少津
古典文獻佐證
除《內經》外,《難經·十四難》論「損脈」時言:「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實為「銷爍」病機的縱深發展。清代葉桂《臨證指南醫案》更頻用「銷爍」描述虛勞末期「脂液盡涸」的轉歸,強調「血肉有情之品」的補益價值。
與相關概念辨析
- 與「消渴」之差異:後者專指津液代謝異常的糖尿病證,而銷爍泛指各類精血耗傷的病變
- 與「萎縮」之異同:西醫萎縮多指組織器官體積縮小,中醫銷爍必兼見陰陽氣血失調的整體證候
此概念至今仍指導中醫對慢性消耗性疾病、腫瘤惡病質、衰老性病變的辨治思維,體現傳統醫學對物質-能量代謝的獨特認知體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