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痹,病名。痹證邪在孫絡,隨脈往來者。因邪入未深,故稱小痹。

《素問.氣穴論》:「其小痹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同。」

《黃帝素問靈樞合纂》引張志聰註:「小痹者,謂邪始入於皮膚,未傷筋骨。脈,謂孫絡脈也。」

小痹是一種痹證,是由於風寒濕邪侵襲人體,阻遏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由於邪氣尚未深入,所以症狀較輕,稱為小痹。

小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肢體疼痛、麻木:是小痹最常見的症狀,多見於四肢,尤其是膝、肘、腕、踝等關節處。疼痛的性質多為酸脹、刺痛,可伴有麻木感。
  2. 屈伸不利:由於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關節僵硬,屈伸不利。
  3. 皮膚麻木:由於風寒濕邪侵襲皮膚,導致皮膚麻木、刺痛。
  4. 其他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小痹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羌活、防風、獨活、威靈仙、白芷、川芎、當歸、熟地、牛膝、紅花、桃仁、紅曲等。

小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5.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小痹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