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便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便閉
證名,指小便閉塞不通之症。《素問·標本病傳論》云:「膀胱病,小便閉。」此症屬「癃閉」範疇,為小便排出受阻或全然不通之病理狀態,多與膀胱、三焦氣化功能失調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小便閉成因可分虛實兩端:
- 實證:多因濕熱、氣滯、瘀血或外邪壅塞,阻遏膀胱氣化。如濕熱下注膀胱,或肺熱壅盛,水道通調不利;肝氣鬱結,三焦氣化受阻;瘀血結聚,阻塞尿路等。
- 虛證:常見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膀胱氣化無權;或中氣下陷,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致排尿無力。
證候辨析
- 濕熱蘊結:小便短赤灼熱,甚則閉塞,小腹脹滿,舌紅苔黃膩,脈數。
- 氣機鬱滯:情志不舒後發病,小便驟閉,脅腹脹痛,脈弦。
- 瘀血阻絡:小便點滴難通,或尿中夾血,舌暗有瘀斑,脈澀。
- 腎陽虧虛:小便排出無力,面色㿠白,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此症講究「通」法,然需辨證施治:
- 清熱利濕:濕熱證用八正散、導赤散加減。
- 疏肝理氣:氣滯者選沉香散、柴胡疏肝散。
- 化瘀散結:血瘀阻絡用代抵當丸、桃核承氣湯。
- 溫陽化氣:腎陽虛衰投濟生腎氣丸、真武湯。
此症雖為膀胱局部病變,然與肺、脾、腎、肝、三焦等臟腑密切相關,治療需標本兼顧,調理整體氣化功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