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便赤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便赤澀是指小便發紅,且排尿不暢,有澀痛感。多由膀胱熱結所致。
《素問·本病論》中記載:「小便赤澀者,胞內有客熱,入於膀胱,致水液不利,故見小便赤澀。」
暑月見汗多而小便赤澀,是因為盛暑外發為汗,津液不通,小便澀閉,則水不運下。
又有虛勞汗多而赤澀者,是因為五內枯燥,不能生津,枯溺澀而赤,不宜過用通小便之劑,竭其腎水。
諸失精血及患癰毒人有小便赤澀之證,是枯竭不潤之故。
小便赤澀而頻數疼痛者,為淋證。詳見「熱淋」條。
小便赤澀的症狀表現為:
1、小便發紅,且排尿不暢,有澀痛感。
2、小便次數增多,尿量減少。
3、尿液混濁,有異味。
4、腰酸背痛,下肢無力。
5、舌紅苔黃,脈數。
小便赤澀的治療方法:
2、滋陰潤燥。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3、活血化瘀。可用三黃片、血府逐瘀丸等。
4、補腎固精。可用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
小便赤澀的預防方法:
1、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多喝水,保持尿液通暢。
3、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4、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5、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