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腸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腸驚,又稱小腸驚風,是小兒常見的驚證之一。其發病原因多與小兒臟腑嬌嫩,外感風邪,內傷飲食,或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擾動脾胃,脾失健運,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脾虛生濕,濕濁內生,阻遏清陽,上擾心神,而致小腸失於濡養,失於通暢,而發為小腸驚。

小腸驚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夜啼不止,哭聲尖利,面色蒼白,神志恍惚,四肢抽動,甚則角弓反張,手足厥冷,或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小腸驚的治療以疏肝理脾,清熱安神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湯、安神定志丸等中成藥治療。

小兒小腸驚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小兒的保暖,避免受涼。
  2. 注意小兒的飲食,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培養小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激動。
  4. 定期帶小兒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

小腸驚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但如果治療及時,預後良好。家長們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小兒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小兒病源方論》原文如下:

小腸驚,夜啼至曉。

小腸驚,乃小兒臟腑虛弱,外感風邪,內傷飲食,或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擾動脾胃,脾失健運,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脾虛生濕,濕濁內生,阻遏清陽,上擾心神,而致小腸失於濡養,失於通暢,而發為小腸驚。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夜啼不止,哭聲尖利,面色蒼白,神志恍惚,四肢抽動,甚則角弓反張,手足厥冷,或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小腸驚的治療以疏肝理脾,清熱安神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湯、安神定志丸等中成藥治療。

小兒小腸驚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小兒的保暖,避免受涼。
  2. 注意小兒的飲食,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培養小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激動。
  4. 定期帶小兒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

小腸驚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但如果治療及時,預後良好。家長們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小兒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