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白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白瀉

《中藏經》記載了小兒白瀉的相關病證,指的是小兒泄瀉,大便呈色白且稀薄。臨床上常見伴隨腹脹、腹痛、脣色較淡等症狀。這種病症多由脾胃氣虛,運化功能失常,造成水濕停滯在腸道所致。治療時宜健脾化濕,可以使用《中藏經》中的白術丸(成分為白術、當歸、白芍、木香)。

小兒白瀉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多發生在1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主要症狀包括大便稀薄、色白、量多,並伴有腹脹、腹痛、脣色較淡,舌苔淡白,脈搏細弱。

小兒白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脾胃虛弱:小兒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如果飲食不當,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就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水濕停滯。而這種問題會引起小兒白瀉。

  2. 外感六淫:小兒的抵抗力較弱。如果受到寒、熱、濕、燥、風等外邪的侵襲,會損害脾胃功能,造成小兒白瀉。

  3. 其他因素:例如先天不足、長期患病體虛、營養不良等,也可能導致小兒白瀉的發生。

治療小兒白瀉時,主要以健脾化濕為主。常用的方劑有白術丸、保和丸、四君子湯等。

預防小兒白瀉,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 飲食宜清淡,少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熱、受濕、受燥、受風等外邪的侵襲。

  3.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若不及時治療小兒白瀉,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小兒白瀉症狀時,應及早帶孩子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