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半身不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半身不遂,是指小兒肢體一側運動障礙或完全喪失的病證。多半由傷寒、瘟疫痘疹、吐瀉等病後元氣漸虧,面色青白,漸漸手足不動,甚則手足筋攣,周身如泥塑。
《醫林改錯》中記載:「小兒半身不遂,自周歲至童年皆有,突然患此者少,多半由傷寒、瘟疫痘疹、吐瀉等病後元氣漸虧,面色青白,漸漸手足不動,甚則手足筋攣,周身如泥塑。」
治療小兒半身不遂,宜針灸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列缺、少商、合谷、手三里;下肢,取解溪、風市、陽陵泉、足三里、環跳,邪盛者用泄法,邪退正虛,或無外邪者用補法。
小兒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機,主要與小兒臟腑嬌嫩,外邪侵襲,正氣不足,經絡阻滯有關。治療上,應以扶正祛邪為主,根據病情輕重,分清寒熱虛實,辨證施治。
若是外邪侵襲,正氣不足者,可用桂枝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治療;若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可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方治療;若是肝腎陰虛者,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方治療。
小兒半身不遂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平時要注意小兒的保暖,避免受寒。
- 要注意小兒的飲食,避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 要注意小兒的衛生,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 一旦發現小兒有半身不遂的症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