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大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大衄,病證名。指小兒眼、鼻、耳、口七竅出血。

《普濟方》卷三百八十九:「血虛受熱,散漫失度,出於七竅者,為大衄。」

《瘍醫大全》卷三十七:「耳目口鼻竅中,一齊出血,藥不及煎,死在旦夕俄頃,用冷水當面噀幾口,急分開頭髮,用粗紙數層,蘸醋令透,搭在囟門,血即止。次以當歸一兩煎湯,磨沉香、降香各五錢,加童便服之,血自歸經。」

治同九道出血。

小兒大衄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出血性疾病,多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其主要特點是眼、鼻、耳、口七竅出血,出血量較大,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小兒大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血虛: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大,如果飲食不當,營養不良,就會導致血虛。血虛則不能濡養臟腑,臟腑失於濡養,則可出現出血。
  2. 外感熱邪:小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外感熱邪,可導致肺熱、胃熱、肝熱,熱邪灼傷津液,津液耗傷,則可出現出血。
  3. 內傷陰寒:小兒的陽氣比較弱,如果受寒,就會導致陽氣受損,陰寒內生。陰寒內生,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血液瘀滯,則可出現出血。
  4. 其他原因:如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病等,也可導致小兒大衄。

小兒大衄的治療,以清熱涼血止血為主。常用方藥有:

  1. 犀角地黃湯:本方由犀角、地黃、丹皮、赤芍、川芎、白茅根、甘草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小兒大衄,症見出血量大,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煩躁不安,大便乾燥等。
  2. 生地黃湯:本方由生地黃、玄參、當歸、川芎、白芍、甘草組成。具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適用於小兒大衄,症見出血量大,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煩躁不安,大便乾燥,舌質紅,苔薄,脈細數等。
  3. 三黃散:本方由黃連、黃芩、黃柏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小兒大衄,症見出血量大,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煩躁不安,大便乾燥,舌質紅,苔黃,脈細數等。

小兒大衄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小兒大衄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小兒大衄,一旦發現孩子有出血的症狀,要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