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痘風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痘風瘡,又名痘癩,是小兒痧痘症的併發性感染。多由痧痘之後,餘毒未盡,留熱肌膚,復感風邪而成。初起先從丘疹搔癢,次漸延開成片,破潰流脂水而結痂,搔之無度。治宜解毒利濕,疏風止癢。內服以消風散方加減,外敷可撒滲濕救苦散,或用麥餞散搽之,或兼戒口味避風即愈。若瘡面乾燥者用白蜜調塗。
《外科正宗》卷四:“痘風瘡,又名痘癩。多由痧痘之後,餘毒未盡,留熱肌膚,復感風邪而成。初起先從丘疹搔癢,次漸延開成片,破潰流脂水而結痂,搔之無度。治宜解毒利濕,疏風止癢。內服以消風散方加減,外敷可撒滲濕救苦散,或用麥餞散搽之,或兼戒口味避風即愈。若瘡面乾燥者用白蜜調塗。”
消風散方:
川芎10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蟬蛻10克,僵蠶10克,蟬衣10克,蟬殼10克,白礬10克,黃柏10克,滑石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滲濕救苦散:
黃柏10克,滑石10克,白礬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麥餞散:
麥芽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白蜜調塗:
白蜜適量,調塗患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