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風疾癮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風疾癮疹
病證名,指小兒皮膚突發搔癢,遍身起紅色或蒼白色疹塊,時隱時現,其狀如雲片,中醫又稱為「風疹」、「癮疹」,與現代醫學所稱之「蕁麻疹」相似。此症多因風邪外襲,與血氣相搏,鬱於肌膚間不得宣散所致。
病因病機
- 風邪外襲:小兒腠理疏鬆,肌膚嬌嫩,若衣着過暖或汗出當風,風邪乘虛而入,客於血脈,與氣血相搏,發為風疹。
- 血熱內蘊:先天體質偏熱,或飲食不節,致血分蘊熱,復感風邪,風熱相搏,外發肌表而為疹。
- 氣血虛弱:小兒脾胃未充,氣血生化不足,衛外不固,風邪易襲,正虛邪戀,疹塊反覆難癒。
臨床表現
- 疹形特點:疹塊大小不一,或紅或白,邊界清晰,忽起忽消,遊走不定,搔之隨手隆起。
- 兼證:或伴輕微發熱、惡風,部分患兒可見腹痛、煩躁不安。
中醫辨證分型
- 風寒型:疹色淡白或粉紅,遇風寒加劇,得暖則緩,舌淡苔薄白。
- 風熱型:疹色鮮紅,灼熱劇癢,遇熱加重,伴口乾、小便黃,舌紅苔薄黃。
- 血虛風燥型:疹塊反覆發作,色淡紅,皮膚乾燥,舌淡少津,多見於體弱患兒。
傳統文獻補充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強調小兒「血氣微弱」,風邪易乘虛入絡,主張調和營衛為治則。
-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提及「癮疹屬風熱閉塞腠理」,需分寒熱虛實論治。
附:相關名詞
- 隱疹:與風疾癮疹同義,泛指皮膚風團時隱時現之症,名出《諸病源候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