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鼻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鼻腫

病證名,指鼻部腫大、疼痛異常之病症。中醫認為,鼻為肺之竅,其病變多與肺系功能失調相關,然亦涉及脾胃、肝膽等臟腑,或外感邪毒所致。

病因病機

  1. 肺經鬱熱
    《石室祕錄》卷一指出:「鼻腫者,乃肺金火盛也。」肺主氣,開竅於鼻,若肺經風熱或火毒上攻,燻灼鼻竅,則氣血壅滯,發為腫痛。
  2. 脾胃濕熱
    過食辛辣厚味,脾胃積熱,濕熱循經上犯鼻部,與外邪相搏,亦可致腫脹。
  3. 外感風熱邪毒
    風熱之邪侵襲肌表,內犯肺衛,上攻鼻竅,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發為腫痛。
  4. 肝膽火熾
    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或膽熱上炎,亦可循經上擾鼻竅,引發腫脹。

辨證論治

  1. 初期(實熱證)

    • 主症:鼻部紅腫熱痛,或伴發熱、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
    • 治法:疏風清熱,瀉火解毒。
    • 方藥
      • 仙方活命飲(《外科發揮》):金銀花、當歸、赤芍、防風、白芷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 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大黃、芒硝、梔子、連翹等,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 若兼風熱表證,可加桑葉、菊花、薄荷以疏風透邪。
  2. 後期(陰虛餘熱未清)

    • 主症:腫痛減輕,但鼻部微紅微腫,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養陰清熱,潤肺解毒。
    • 方藥
      • 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生地、麥冬、玄參、丹皮等,滋陰潤燥,清解餘熱。
      • 若陰虛火旺明顯,可加知母、黃柏以降火堅陰。

其他療法

  1. 針灸
    • 取穴:迎香、合谷、曲池、列缺等,以疏風清熱、通絡止痛。
  2. 外治
    • 局部可敷清熱解毒之藥膏,如黃連膏或金黃散調敷。

古籍參考

  • 《醫宗金鑒》提及鼻腫多因「肺胃熱毒上攻」,強調清泄肺胃之火。
  • 《外科正宗》則指出,鼻腫若兼膿成,當配合托毒排膿之品,如黃芪、皁角刺等。

鼻腫之證,需辨明虛實寒熱,針對病機用藥,方可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