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腹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腹痛
小兒腹痛為中醫兒科常見病證之一,首載於《小兒藥證直訣》。嬰幼兒出生後無故啼哭不止,或夜間頻繁哭鬧,多因腹痛所致。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功能薄弱,易受外邪或飲食所傷,導致氣機阻滯、經脈失和而發為腹痛。其病因病機複雜,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可分為以下證型:
- 寒實腹痛
因外感寒邪或過食生冷,寒氣客於腸胃,凝滯氣機所致。症見腹痛驟作,得溫則減,遇冷加劇,面色蒼白,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緊。 - 積熱腹痛
多因乳食不節,鬱而化熱,或外感熱邪內傳腸胃,熱結氣滯而成。症見腹痛拒按,煩躁口渴,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 傷濕腹痛
因濕邪困脾,阻遏氣機,多見於長夏濕盛之季。症見腹痛綿綿,胸悶納呆,大便溏滯,舌苔白膩,脈濡緩。 - 積痛
因乳食停積,脾胃運化失職,氣滯不行。症見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夜臥不安,舌苔厚膩,脈滑實。 - 蟲痛
因腸道寄生蟲擾動,氣機紊亂所致。症見臍周疼痛,時作時止,寐中磨牙,面黃肌瘦,或見便蟲,舌面可見蟲斑。 - 鎖肚痛
多見於新生兒,因胎熱內結或穢濁壅滯,氣機不通。症見腹脹如鼓,哭鬧不止,大便不通,甚則嘔吐。 - 盤腸釣痛
因寒氣搏結小腸,經脈拘急,氣機不通。症見陣發性絞痛,屈腰啼哭,面色青白,手足發冷,甚則唇口紫紺。 - 症瘕痛
因氣血瘀滯,久而成形,結於腹中。症見腹中有塊,固定不移,刺痛拒按,或見青筋暴露,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 虛寒腹痛
因脾胃陽虛,失於溫煦,氣血運行無力。症見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沉弱。
中醫治療小兒腹痛,強調辨證論治,根據不同證型施以相應治法,如溫中散寒、消食導滯、清熱化濕、安蛔止痛、活血化瘀等,並注重調理脾胃,以恢復氣血調和、經脈暢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