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皴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皴揭

定義與病因
皴揭為中醫病證名,指肌膚因乾燥而出現皺摺、裂紋之現象,甚則伴隨疼痛、出血等症狀。此證首見於《素問玄機原病式》,多因外感風燥邪氣,或內傷津血,導致皮膚失於濡潤,氣滯血枯而成。其病機可歸納為:

  1. 風燥外襲:風性開泄,燥性乾澀,二者相合侵襲肌表,耗傷津液,使皮膚失潤。
  2. 血虛津虧:久病體虛、失血過多,或熱病傷陰,致陰血不足,無法上榮皮毛。
  3. 氣滯血瘀:情志不遂或氣機不暢,影響血行,局部肌膚失養而枯槁。

臨床表現

  • 皮膚乾澀粗糙,觸之如樹皮,表面起皺摺或龜裂。
  • 好發於手足、關節伸側等摩擦部位,嚴重時裂口深達真皮,伴隨疼痛、滲血。
  • 若兼內熱,可見患處紅腫、灼熱感;氣血兩虛者,則皮膚蒼白無華,裂紋纏綿難癒。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養血潤燥」為主,佐以清熱或活血,依證型加減:

  1. 養血潤燥
    • 基礎方: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滋陰補血。
    • 加減:津傷甚者加麥冬、天花粉生津;燥熱加黃柏、知母清虛熱;陰虧加五味子斂陰。
  2. 外治法
    • 潤肌膏(含當歸、紫草、麻油等)外塗,潤澤肌膚、促進裂口癒合。
    • 若裂口感染,可選黃連油膏清熱解毒。

鑑別與相關病證

  • 皸裂:與皴揭症狀相似,但多因寒凝或外力摩擦所致,常見於勞作者,治宜溫通兼潤燥。
  • 蛇皮癬(魚鱗病):先天稟賦不足,皮膚呈鱗屑狀乾燥,需補益肝腎。

古籍考據
《素問玄機原病式》將皴揭歸於「燥類」,謂:「燥勝則乾,皴揭者,皮膚啟裂也。」金元醫家劉完素進一步闡述,強調「風熱鬱於腠理,津液耗散」為病本,治療需標本兼顧。

現代應用
中醫臨床常將此證見於冬季皮炎、慢性濕疹或角化性皮膚病,結合辨證論治,除內服外,亦可配合針灸(如血海、三陰交調血潤燥)或藥浴(白鮮皮、地膚子煎湯外洗)以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