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齁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齁喘
病證名,首見於《普濟方》。主要臨床表現為小兒胸膈滿悶、氣息急促、痰涎壅盛,並伴有食欲減退等症狀。此證多因小兒體內素有痰濕內伏,復受風寒外邪侵襲,以致風寒與痰濕相搏,壅滯於肺,肺氣宣降失常而成。
病因病機
小兒臟腑嬌嫩,肺脾功能未充,易生痰濕。若飲食不節或外感風寒,則痰濕內停,阻遏氣機,肺氣不得宣暢,遂發為齁喘。風寒束表,邪氣閉鬱,內外相引,更使病情加劇。
辨證分型與治療
- 無表寒證:
症見痰多氣促,無明顯惡寒發熱等表證。此為痰濁內阻,肺氣上逆所致。治宜豁痰降氣,選用枳實湯加減。方中枳實破氣消痰,配伍陳皮、半夏等以增強化痰之功。 - 兼表寒證:
症見咳喘痰多,兼有惡寒、發熱、無汗等風寒表證。此為風寒外束,內有痰飲。治宜解表化飲,宣肺平喘,選用小青龍湯加減。方中麻黃、桂枝辛溫解表,細辛、乾薑溫化痰飲,五味子斂肺止咳,共奏表裏雙解之效。
相關理論延伸
中醫認為,小兒齁喘與痰飲內伏及肺脾氣虛密切相關。若患兒反覆發作,久病傷正,可累及脾腎,形成本虛標實之證,此時需兼顧健脾益氣或溫腎納氣,如六君子湯或金匱腎氣丸等加減化裁。此外,小兒肝常有餘,若因情志不調引發或加重病情,可佐以疏肝理氣之品,如柴胡、香附等。
附:古籍論述
《幼科發揮》提到:「小兒哮喘,多因痰濕內蘊,觸冒風寒而發。」強調痰濕為本病之根,外邪為誘因。《醫宗金鑒》亦指出:「治喘當分虛實,實喘責之肺胃,虛喘責之脾腎。」說明小兒齁喘需辨明標本虛實,方能對證施治。
此證於臨床須細審病因,靈活運用化痰、解表、降氣等法,以恢復肺氣宣降之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