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腳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腳拳
病證名,指小兒足趾攣縮不能伸展之症。此症最早記載於《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其病因歸於胎中受邪與後天腎氣不足所致。
病因病機
- 胎中受邪:孕母臟腑內有冷積,復感風邪,寒凝經絡,影響胎兒發育。
- 腎氣不足:出生後腎氣虛弱,先天稟賦不足,氣血失於溫煦濡養,致筋脈拘急,足趾拳縮。
- 氣血失榮: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瘀滯,筋骨失養,引發攣縮。
臨床表現
主要見於初生嬰兒或幼兒,足趾向內蜷曲,無法自然伸展,或伴局部膚色青白、觸之欠溫。日久可能影響行走,甚則足部畸形。
治療原則
以益腎填精、調和氣血、祛風舒筋為主,輔以溫通經絡。
內治方藥
- 當歸散(《太平聖惠方》):
-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等。
- 功效:養血活血,濡潤筋脈。
- 補腎地黃丸(適用於腎虛明顯者):
-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牛膝等。
- 功效:補益腎精,強筋骨。
外治療法
- 灸法:選用腎俞、足三里等穴,以艾灸溫通陽氣。
- 推拿:按揉湧泉、太溪等穴,配合輕柔舒展筋絡手法。
古籍補充
《幼幼集成》提及:「腳拳者,血不營筋也。」強調氣血滯澀與筋脈失養之關聯,可佐以四物湯加減,增強養血通絡之效。
此症需辨明虛實,若屬寒凝者,可加桂枝、細辛以溫經散寒;若氣滯血瘀,則配伍紅花、桃仁活血化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