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痙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痙病,病證名。指小兒四肢痙攣的病證。《溫病條辨.解兒難》將痙病分為九種,即寒痙、風溫痙、濕熱痙、暑痙、濕痙、燥痙、內傷飲食痙、客忤痙、本臟自病痙。詳見各條。

痙病是小兒常見的病證,多因外感六淫,內傷飲食,或情志不遂,肝氣鬱結,痰濁內生,阻遏經絡,氣血失調,筋脈失養而致。臨床主要表現為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面色蒼白,口吐白沫,牙關緊閉,舌強不語,甚則昏迷不醒。

痙病的治療,以疏風解表、清熱化痰、理氣活血、通絡止痙為主。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性、病位,可選用不同的方藥。如寒痙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風溫痙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濕熱痙可用白虎加桂枝湯;暑痙可用越婢加朮湯;濕痙可用五苓散;燥痙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內傷飲食痙可用保和丸;客忤痙可用小陷胸湯;本臟自病痙可用羚羊角鉤藤湯等。

小兒痙病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平時要注意小兒的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要清淡,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4.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
  5. 定期帶小兒進行體檢,及早發現疾病,進行治療。

如果小兒出現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