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咳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咳嗽
小兒咳嗽為臨床常見病證,多因小兒臟腑嬌嫩,肺脾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襲或內傷飲食所致。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為嬌臟,外合皮毛,開竅於鼻,故外感六淫之邪易從口鼻、皮毛而入,首犯肺衛,導致肺失宣降,氣逆而咳。此外,小兒脾常不足,運化功能未健,易因乳食不節而積滯,痰濕內生,上貯於肺,壅塞氣道,亦致咳嗽頻作。
若久咳不癒,耗傷氣陰,肺脾腎三臟俱虛,則可形成虛性咳嗽,症見咳聲無力、痰少難咯或乾咳無痰,甚則腎不納氣而現氣短喘促。
病因病機分型
-
外感咳嗽
- 風寒咳嗽:因外感寒邪,肺氣壅遏不宣,症見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惡寒無汗,舌淡苔薄白。
- 風熱咳嗽:因熱邪犯肺,肺失清肅,症見咳嗽痰黃、咽痛口渴,或發熱微惡風,舌紅苔薄黃。
- 燥邪咳嗽:多見於秋季,燥傷肺絡,症見乾咳少痰、咽乾鼻燥,或痰中帶血絲,舌紅少津。
- 痰熱咳嗽:外邪入裡化熱,煉液為痰,症見咳嗽氣促、痰黃黏稠、胸悶口渴,舌紅苔黃膩。
-
內傷咳嗽
- 食積咳嗽:因乳食停滯,脾失健運,痰濕內阻,症見咳嗽痰多、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苔厚膩。
- 脾虛久嗽:脾土虛弱,土不生金,肺氣不足,症見咳聲低弱、痰白清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
- 肺陰虛咳嗽:久咳傷津,肺絡失濡,症見乾咳無痰、聲啞喉癢、午後潮熱,舌紅少苔。
- 腎虛咳嗽:腎不納氣,虛火上炎,症見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動則加劇,兼見腰膝酸軟。
常見證型舉例
- 傷寒暴嗽:多因風寒驟襲,咳勢急劇,伴頭痛身疼。
- 肺熱咳嗽:熱邪壅肺,咳嗽劇烈,痰稠難咯,甚則氣喘息粗。
- 呷嗽(哮咳):痰氣交阻,咳嗽時發時止,喉間痰鳴有聲。
- 涎嗽:痰涎壅盛,咳嗽多以痰湧為主,常見於嬰幼兒。
小兒咳嗽之辨證,需審其外感內傷、寒熱虛實,方可對證施治。外感者多以宣肺散邪為先,內傷者則需調理臟腑,或健脾化痰,或滋陰潤肺,或培補腎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