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瘁瘖」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瘁瘖
瘁瘖為中醫病證名,指突發性失音,屬喉科疾患範疇。其名首見於《靈樞·經脈》,原文載:「其病氣逆則喉痹瘁瘖。」意指經脈氣機逆亂,上攻咽喉,導致喉部痹阻而猝然失聲。此證多因外邪侵襲、情志過極,或臟腑失調所致,病機與肺、肝、腎等經絡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 外邪犯肺:風寒或風熱之邪客於肺系,肺氣壅遏,宣降失常,聲門開合不利,發為瘁瘖。《諸病源候論》提及「風冷傷於肺臟」可致「卒失音」,即屬此類。
- 肝鬱氣逆: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化火,循經上擾咽喉,灼傷津液,聲戶失潤而喑。《臨證指南醫案》云:「肝膽脈絡繞咽喉,鬱怒則失音。」
- 腎虛精虧:腎為聲音之根,若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或腎陽衰微,無以上承喉嚨,亦可致暴喑。《景岳全書》稱此為「腎虛瘖」,強調「精脫者聲啞」。
證候特徵
瘁瘖發病急驟,患者多突然語聲嘶啞,甚則完全無聲,常伴咽喉腫痛、乾燥,或胸脅脹悶。外感者多兼惡寒發熱;肝鬱者常見煩躁易怒;腎虛者則多見腰膝酸軟、耳鳴等虛象。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療瘁瘖,首辨虛實。
- 實證:
- 風寒束肺:宜疏風散寒、宣肺開音,方用三拗湯加桔梗、蟬蛻。
- 肝火犯肺:當清肝瀉火、利喉開瘖,方選柴胡清肝湯合響聲破笛丸。
- 虛證:
- 腎陰虧虛:治以滋陰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湯;若腎陽不足,則以右歸丸溫補下元。
經絡與針灸
《針灸甲乙經》載,瘁瘖可針刺廉泉、天突以通利氣機,或取太淵(肺經原穴)調肺氣,太衝(肝經原穴)平肝熄風。虛證加灸腎俞、湧泉以培補根本。
瘁瘖一證,雖以突發失音為標,然其本在臟腑氣血失和,故中醫論治強調「審證求因」,結合四診,方能切中病機。歷代醫家如張仲景、朱丹溪等,對此均有闡發,深化了對喉喑證治的認識。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