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瘰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瘰癧

病證名。即淋巴結腫大。又名九漏。《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癧。其狀如結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熱搏於氣血,焮結所生也。」

瘰癧的病因病機,是由於風熱之邪搏於氣血,焮結所生。風熱之邪,最易侵犯皮膚,小兒皮膚嬌嫩,衛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故風熱之邪最易侵犯小兒。小兒瘰癧多發生於夏秋季節,與風熱之邪易於流行有關。

瘰癧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出現結節狀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光滑,無壓痛,皮膚正常,活動度好。瘰癧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 結核期:此期結節較小,質地較軟,表面光滑,無壓痛。
  2. 腫大期:此期結節逐漸增大,質地變硬,表面不光滑,可有壓痛。
  3. 潰破期:此期結節表面破潰,流出膿液,結節逐漸縮小,最終消失。

瘰癧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可選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或外用魚腥草、大青葉等外用藥。

瘰癧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源。小兒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夏秋季節要注意防暑降溫,避免受風寒。

瘰癧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瘰癧結核、瘰癧癌等。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瘰癧的症狀時,要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