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麻痹後遺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麻痹後遺症,又稱為小兒麻痺後遺症,是一種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影響兒童的運動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無力、萎縮,甚至癱瘓。

症狀:

  • 肌肉無力、萎縮
  • 關節變形
  • 步態異常
  • 吞嚥困難
  • 咳嗽或呼吸困難
  • 大小便失禁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使用抗病毒藥物、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使用牽引、按摩、電療、熱療等物理治療方法,幫助肌肉恢復功能。
  • 手術治療:在嚴重病例中,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矯正關節變形、改善功能。

預後: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預後因人而異,輕症患者可能在數週或數月內完全康復,但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的治療和康復,甚至可能留下終身後遺症。

古籍記載:

  •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外科正宗》、《醫宗金鑒》等書中都提到了小兒麻痹後遺症的治療方法和病情表現。例如,《黃帝內經》中提到小兒麻痹後遺症通常是由風濕熱之邪內竄經絡所致,治宜通利濕熱,祛風通絡。而《金匱要略》則建議使用獨活寄生湯加減來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

對於小兒麻痹後遺症,及時的治療和康復是至關重要的。大部分患者通過積極的治療和康復措施,能夠獲得良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