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熱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熱瀉,病證名。熱迫大腸而致的腹瀉。《嬰童百問》:「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伴有陣陣腸鳴腹痛,煩躁啼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小兒為純陽之體,感受暑熱,邪熱入里,下迫大腸所致。治宜苦寒瀉熱,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小兒熱瀉,又稱小兒暑瀉。是小兒常見的急性腹瀉之一。多發生於夏秋季節,以6個月至3歲的小兒為多見。本病多由暑熱之邪侵襲小兒,或因小兒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因小兒脾胃虛弱,衛外不固,暑熱之邪乘虛而入,內侵腸胃,使腸道功能紊亂,而致腹瀉。

臨床表現主要為大便稀薄,色黃而臭,或帶有粘液膿血,伴有陣陣腸鳴腹痛,煩躁啼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療宜以苦寒瀉熱為主,常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方中葛根苦寒,能清熱解暑,升陽止瀉;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止瀉止痛之功。

此外,亦可根據小兒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如若大便色黃而臭,伴有腹痛、煩躁,可加用大黃、芒硝等;若大便帶有粘液膿血,可加用黃連、黃柏等;若小便短赤,可加用知母、生地等。

小兒熱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潔食物。
  2. 夏季注意防暑降溫,避免過度勞累。
  3. 增強小兒體質,提高免疫力。
  4. 一旦出現腹瀉,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