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食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食症

小兒食症,病證名。出《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症見乳食減少,腹內結塊,日漸長大,堅固不移,伴脅下刺痛,噁心嘔逆等。因小兒脾胃嬌嫩,飲食生冷粘滯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膠滯不散,與血氣相搏而成。體弱者,治宜健脾為主,佐以疏導,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體強者,以疏導散結為主,佐以消瘀,如取癖丸(甘遂、芫花、黑牽牛、肉桂、莪術、青皮、木香、桃仁、五靈脂各二兩,巴豆霜一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至二丸,薑、蜜煎湯送服)。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小兒食症,乳食減少,腹內結塊,日漸長大,堅固不移,脅下刺痛,噁心嘔逆,此因小兒脾胃嬌嫩,飲食生冷粘滯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膠滯不散,與血氣相搏而成。治宜健脾為主,佐以疏導,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若體強者,以疏導散結為主,佐以消瘀,如取癖丸(甘遂、芫花、黑牽牛、肉桂、莪術、青皮、木香、桃仁、五靈脂各二兩,巴豆霜一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至二丸,薑、蜜煎湯送服)。”

小兒食症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多見於1歲以內的小兒。其主要症狀為乳食減少,腹內結塊,日漸長大,堅固不移,伴脅下刺痛,噁心嘔逆等。本病的發生與小兒脾胃嬌嫩,飲食生冷粘滯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膠滯不散,與血氣相搏有關。

小兒食症的治療,應根據小兒的體質和病情,辨證施治。體弱者,宜健脾為主,佐以疏導,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體強者,以疏導散結為主,佐以消瘀,如取癖丸(甘遂、芫花、黑牽牛、肉桂、莪術、青皮、木香、桃仁、五靈脂各二兩,巴豆霜一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至二丸,薑、蜜煎湯送服)。

小兒食症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要清淡,避免食用生冷粘滯的食物。
  2. 飯後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
  3.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4. 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小兒出現乳食減少,腹內結塊,日漸長大,堅固不移,伴脅下刺痛,噁心嘔逆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