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脫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脫肛,中醫病名。指小兒肛管直腸甚至部分結腸移位下降外脫。《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患肛門脫出,多因利久腸虛冷,兼用躽氣,故肛門脫出。」小兒血氣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氣下陷,不能攝納而致脫肛。治宜內服益氣升提之劑,如補中益氣湯。針灸:取百會、足三里、長強、承山等穴。

小兒脫肛是小兒常見的肛腸疾病,多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肛門部位有腫物脫出,輕者脫出時可自行回納,重者需用手托回。脫出的腫物為直腸黏膜和部分直腸壁,表面覆蓋黏膜,呈淡紅色,表面光滑,質地柔軟,無臭味。

小兒脫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先天性因素:小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良,肛門直腸間隙較大,容易發生脫肛。
  2. 後天性因素:小兒長期腹瀉、便秘、咳嗽、哭鬧等,可使腹壓增高,引起直腸黏膜和部分直腸壁脫出。
  3. 營養不良:小兒營養不良,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也容易發生脫肛。

小兒脫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保守治療:輕度脫肛,可採用保守治療,如冷敷、坐浴、肛門托帶等。
  2. 手術治療:中度及重度脫肛,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肛門直腸間隙縮窄術、肛門直腸懸吊術等。

小兒脫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注意小兒的飲食,避免長期腹瀉、便秘。
  2.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久蹲、久坐。
  3. 加強小兒的鍛鍊,增強體質。
  4. 定期帶小兒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小兒脫肛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大多數小兒都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