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焠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焠刺,又稱燔針或火針,是一種中醫針灸療法,屬於九刺之一。焠刺的原意是指將針燒熱後刺入穴位,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等疾病。

焠刺操作方法如下:將針燒紅後,迅速刺入穴位,等針冷卻後再拔出,留針數分鐘。焠刺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痹、腰腿疼痛和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療效。

焠刺的注意事項包括:

  1. 燒針時要燒紅但不要燒焦。
  2. 刺入穴位時要快速,以避免燙傷皮膚。
  3. 留針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4. 焠刺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和水泡,這是正常現象,通常會自行消退。
  5. 焠刺後,患者應該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6.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並尋求醫療協助。

焠刺是一種方便且有效的中醫針灸療法,但由於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使用時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以避免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