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針療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兒針療法是中醫針刺療法之一,又稱皮膚針療法。因刺激輕微,適用於小兒,故名。

小兒針療法起源於遠古時代,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素問·刺法論》中說:「小兒皮薄,不可以深刺,刺之宜淺,深則傷絡,小兒血少,不可以多刺,刺之宜少,多則傷血。」《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小兒皮薄,刺之宜淺,深則傷絡,小兒血少,刺之宜少,多則傷血。」

小兒針療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針刺刺激穴位,調節經絡氣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小兒針療法具有刺激輕微、療效顯著、無痛苦、不易引起感染等優點,是治療小兒疾病的有效手段。

小兒針療法的適應症包括:

  • 感冒發熱:可選用風池、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
  • 咳嗽:可選用肺俞、大椎、風門、列缺等穴位。
  • 腹瀉:可選用足三里、中脘、天樞、大腸俞等穴位。
  • 嘔吐:可選用內關、足三里、神門等穴位。
  • 夜啼:可選用百會、安眠、神門等穴位。

小兒針療法禁忌症包括:

  •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小兒。
  •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的小兒。
  • 患有癲癇、精神病的小兒。
  • 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小兒。

小兒針療法應由具有資質的醫生操作,家長切勿自行給小兒針灸。

以下是小兒針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1. 選擇合適的穴位。
  2. 消毒針具。
  3. 將針具插入穴位,輕輕捻轉。
  4. 針刺時間一般為5-10分鐘。
  5. 針刺後,局部可能出現輕微疼痛、酸脹、麻木等現象,這是正常的反應。
  6. 針刺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小兒針療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小兒疾病的方法,但家長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 選擇正規的醫院或診所。
  • 選擇具有資質的醫生。
  • 遵醫囑進行治療。
  • 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並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