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兒腫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兒腫滿
病證名
- 水氣流溢肌膚所致水腫
出自《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八,認為小兒腫滿之因,源於調養失宜,導致腎脾二臟俱虛。腎司水液代謝,其氣下達陰分;脾主運化水濕,統攝肌肉而制水。若腎氣虛弱,水液不得正常輸布;脾虛失運,則無法克制水濕,致使水氣泛溢肌膚,形成腫滿。 - 水腫兼見跗腫腹大、喘不得臥
見於《幼幼集成》卷四,闡明腫滿病機關鍵在脾胃虛弱。脾性喜燥惡濕,若中氣不足,脾陽不振,則水濕內停,進一步阻滯乳食運化,積聚中焦而加重腫滿。
證治分型
-
自上而腫者:多因風邪犯肺,肺失宣降,水濕泛溢肌表。治宜宣肺散風、利水消腫,方用參蘇飲合五皮飲。
- 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 五皮飲(《華氏中藏經》):行氣化濕,利水消腫,主治皮水。
-
自下而腫者:多因脾腎氣化失常,水濕下聚。治宜健脾溫腎、滲濕利水,方用五苓散加防己、檳榔。
- 五苓散(《傷寒論》):通陽化氣、利水滲濕,適用於膀胱氣化不利之水腫。
- 防己:祛風濕、利水消腫;檳榔:行氣利水,助濕邪從下焦而泄。
中醫病機延伸
- 脾腎陽虛:若病程遷延,可見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宜溫補脾腎,用真武湯或實脾飲。
- 濕熱壅滯:若腫滿兼見小便黃赤、舌苔黃膩,屬濕熱內蘊,宜清熱利濕,方用疏鑿飲子。
古籍補充
- 《嬰童百問》提及:「小兒腫滿,有因胎稟不足,元氣虛弱者,當兼補先天。」強調先天腎氣與後天脾氣共調的重要性。
- 《小兒藥證直訣》指出:「腫病屬脾肺,當辨虛實。」臨床須結合四診,區分表裡寒熱虛實,不可概投利水之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