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方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方脈(小兒科)

小方脈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分科,也被稱為幼科,專門治療小兒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小兒科。唐代就已經有了專門治療小兒疾病的科別,稱為「少小科」。宋代開始,兒科被稱為小方脈。此後,元、明、清太醫院中都設有小方脈科。

小方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醫學家扁鵲曾治療過小兒疾病。漢代時,小方脈得到了更快速的發展,出現了專門治療小兒疾病的醫院和醫學專著。到了唐代,小方脈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醫學分科,並且在宋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小方脈主要通過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進行診斷,其中望診最為重要。望診主要觀察小兒的面色、舌苔、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以判斷小兒的健康狀況。聞診主要聞小兒的呼吸和排泄物,以判斷小兒是否有疾病。問診主要詢問小兒的父母關於小兒的病史、生活習慣等,以瞭解小兒的病情。切診主要是用手指按壓小兒的脈搏,以判斷小兒的健康狀況。

小方脈的治療方法包括內服藥、外用藥、針灸和推拿等。內服藥主要使用中藥製成的湯劑,外用藥主要使用中藥製成的膏藥、散劑、洗劑等,針灸是用針刺小兒的穴位,推拿是用手法按摩小兒的經絡和穴位。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小方脈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安全、有效、簡便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以下是《醫宗金鑒·小兒科》中對小方脈的描述:

「小兒方脈,乃幼科之別稱也。幼科者,專治小兒疾病者也。小兒之疾,多因飲食失調,或因外感六淫,或因內傷七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後天失養,而成百病。其病之輕重,有在表者,有在裡者,有在經絡者,有在臟腑者,有在氣血者,有在陰陽者。其病之急緩,有在數日者,有在數月者,有在數年者,有在數十年者。其病之治法,有在調和飲食者,有在驅逐外邪者,有在調理臟腑者,有在補益氣血者,有在調和陰陽者。其病之預防,有在調養先天者,有在調理後天者,有在調和飲食者,有在調理起居者,有在調理情志者。凡此種種,皆小兒方脈之所司也。」

小方脈作為一門古老的醫學分科,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希望本文能對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