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鋒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鋒針
小鋒針為中醫眼科手術專用器械,記載於清代康維恂所著之《眼科菁華錄》。此針以純銀打造,形制承襲自《靈樞·九針論》所述之鋒針,然經改良,更契合眼科精細操作之需。
形制特點
針體總長一寸半(約4.5厘米),針柄部分較粗,利於執握施力;針身呈圓柱形,尖端鋒利,兼具穿刺與挑撥之效。其銀質材料不僅耐腐,且具中醫所述「解毒」特性,符合古代醫家對手術器械之講究。
中醫理論淵源
《靈樞》記載鋒針「刃三隅,長一寸六分」,主瀉熱出血,用於癰腫、痼疾。小鋒針沿用其銳利特性,然形制調整為單尖圓柱,更宜眼科細微經絡及病灶處理,如挑除瞼內粟狀結節(粟瘡)、撥開黏連之血絡等,屬「刺絡法」之變通應用。
臨床應用
眼科疾患如「胬肉攀睛」、「赤絲虯脈」等,凡需局部放血或撥離黏連者,均可用此針輕刺挑撥。其刃細而精準,可減創傷,配合中醫「開玄府」、「通鬱滯」之理,助邪熱外洩。清代醫家亦用於金針撥障術(白內障摘除)前之輔助操作,然此術今已少見。
與鋒針之差異
傳統鋒針三面有刃,多用於體表瀉血;小鋒針則單尖圓身,專注於眼部精細結構,反映中醫器械「因症改制」之特色。後世《目經大成》等典籍雖未直接提及此針,然其形制思想影響部分近代眼科工具設計。
(註:本文所述為傳統中醫器械考據,非現代醫療建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