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腹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腹痛的病理

小腹痛是指臍下正中部的疼痛感。這種痛苦是內科常見的症狀,多與腎、膀胱、小腸等器官的病變有關。在古代的醫籍中,很少單獨討論小腹痛,通常出現在“腹痛”、“心腹痛”等相關內容中,或散見於癃閉、淋證等疾病之中。《傷寒論》中所提到的“少腹急結”、“少腹裡急”,以及《金匱要略》中所提到的“少腹弦急”,指的都是小腹部的拘急疼痛,屬於小腹痛的範疇。由外感風寒引起的膀胱積水證,則以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為主,通常沒有明顯疼痛感,不屬於小腹痛的範疇。胞宮和衝任二脈的病變常常伴有小腹疼痛,並且伴有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症狀,屬於婦科範疇。《雜病源流犀燭》中所提到的“沖疽”,亦“發於小腹”、“疼痛寒熱”、“如掌而熱”、“亦或焮赤微腫”,屬於外科範疇,不在本篇中討論。

常見症狀

  1. 膀胱濕熱小腹痛:小腹脹滿痰痛,小便量少、色赤,或有血尿,尿時灼熱疼痛,甚至淋閉不通,小腹拘急,口渴,便祕,舌紅苔黃,脈數或細數。

  2. 膀胱阻滯小腹痛:膀胱阻塞可能是由於濕熱、氣滯、瘀血或砂石堵塞而引起的。氣滯引起的小腹痛主要表現為脹痛,並伴有胸脅疼痛,小腹疼痛多出現於排尿後,小便排出不暢,但沒有明顯的偏熱或偏寒徵象。瘀血引起的小腹痛主要表現為劇痛,或拘急感,且可能伴有血尿。砂石堵塞引起的小腹痛可能是劇烈的疼痛,有時會蔓延到腰部,或影響會陰,伴有明顯的血尿。分析辨別這些狀況,治療上需分別對症下藥。

  3. 下焦虛寒小腹痛: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下焦陽氣虛弱引起的。疼痛可能會時而輕微時而加重,腹部感覺冷冰般的涼,即使在盛夏的時候也不會感到溫暖,遇到寒冷環境症狀加重,得到溫暖時症狀舒緩,身體感到寒冷,肢體冰冷,脣色淡,口脣呈紅色,小便清長,或者有點瀝尿不盡之感,舌淡苔白,脈象沉細。

鑒別診斷

膀胱濕熱和下焦虛寒小腹痛:前者屬於熱實證,後者屬於虛寒證。膀胱濕熱是指濕熱囤積在膀胱中,發病急,小腹脹滿疼痛,甚至拘急,小便呈赤色,尿時灼熱疼痛,口渴,便祕,舌苔呈黃色,脈搏快或細。治療上主要清利下焦,以清除濕熱,小腹疼痛就會隨之緩解,可選用八正散加減。下焦虛寒的人,疾病是由於下焦的陽氣虛弱所致,出現小腹隱痛,且小腹冷冰般的感覺,全身感到寒冷,怕冷喜歡溫暖,小便清長或稍微有點瀝尿不盡,舌淡,脈象細。治療上主要溫補下焦,以充實元陽,從而消除虛寒,可選用右歸丸加減。

膀胱阻滯小腹痛:可以區分為濕熱、氣滯、瘀血和砂石。濕熱型的小腹痛已在前述中說明。氣滯型的小腹痛表現為腹部脹重為主,並伴有脇肋疼痛,小腹疼痛多出現在排尿後,小便排出不暢,沒有明顯的偏熱或偏寒徵象,這種情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順暢所致,治療上需要疏通氣血,可選用沉散劑加減。瘀血型的小腹痛表現為小腹脹痛,疼痛劇烈,或者有拘急感,並可能伴有血尿,治療上需要通利活血,可選用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丸)加減。砂石阻塞引起的小腹痛,痛感如刀割,可能延伸到腰部,或影響會陰,伴有明顯的血尿,治療上需要通淋排出砂石,可選用排石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