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腹痛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腹痛滿

小腹痛滿,又稱臍腹脹滿疼痛,屬中醫臨床常見證候。此證多因下焦氣機阻滯、津液代謝失常或血行不暢所致,其病機主要與大腸、膀胱及下焦血分病變相關,臨床辨證當分虛實寒熱。

一、病因病機分類 (一)燥結大腸證 陽明腑實熱結,腑氣不通,可見便秘、繞臍攻痛、小腹按之堅滿如石。兼見身熱汗出、小便黃赤、舌紅苔黃燥、脈數實有力。此乃燥熱之邪與大腸糟粕相結,形成「痞、滿、燥、實」之候。《傷寒論》云:「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若津血枯涸致便秘者,多見於年老體弱或產後津虧,可選潤下之法。麻仁丸潤燥滑腸,通幽湯養血潤燥,蜜煎導、豬膽汁導法則屬外治導便之法,皆可隨證選用。

(二)熱結膀胱證 太陽腑證未解,邪熱內傳膀胱,氣化失司。症見小便不利、腹滿按之濡軟、彈之咚咚作響、煩渴引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金匱要略》指出:「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若兼陰傷者可投豬苓湯育陰利水。

(三)下焦蓄血證 瘀熱互結下焦血分,症見小腹硬滿、其人如狂、漱水不欲咽、小便自利、脈沉結或沉澀。此證多見於外感熱病或跌打損傷後期,宜抵當丸破血逐瘀。若兼陽虛者,可減芒硝、大黃用量,倍桂枝並加附子以溫陽化瘀。

(四)房勞傷腎證 《諸病源候論》謂:「強力入房則精傷。」腎氣虧虛,氣化失常,見小便澀滯、少腹脹滿如淋。濟生腎氣丸以酒煎服,取其溫通之性,助肉桂、附子溫陽化氣,牛膝引藥下行,山藥、地黃補益腎精。

二、鑑別要點 臨床需詳辨病位深淺:腸腑病變多伴便秘;膀胱氣化失常必見小便異常;蓄血證則小便自利而兼神志症狀;腎虛者多有房勞史及腰膝酸軟等虛象。

三、古今方劑拓展 除傳統治法外,濕熱蘊結者可選八正散;肝鬱氣滯致脹滿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寒凝氣滯者予天台烏藥散;《溫病條辨》中宣清導濁湯治濕熱彌漫三焦之腹滿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