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腹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腹癰,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癰,是指生於小腹臍下氣海、關元丹田穴部位之癰疽。其證見高腫紅活,疼痛牽背,易潰,膿黃稠者易治。若漫腫硬堅者,難潰,潰則多顯膿稀,治難收效。

治療其初起者,可用艾灸其患部七壯,兼服仙方活命飲,多可治愈。若患者氣實便秘者,則宜選用黃連解毒湯加減。若患體虛弱者,宜內服補虛解毒之劑。其外治法可參見腹皮癰條。

《外科證治準繩》卷四:“小腹癰,生於小腹臍下氣海、關元丹田穴部位。其證見高腫紅活,疼痛牽背,易潰,膿黃稠者易治。若漫腫硬堅者,難潰,潰則多顯膿稀,治難收效。治法:初起者,艾灸其患部七壯,兼服仙方活命飲,多可治愈。若患者氣實便秘者,則宜選用黃連解毒湯加減。若患體虛弱者,宜內服補虛解毒之劑。其外治法可參見腹皮癰條。”

小腹癰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外傷、感染、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小腹部位出現紅腫熱痛,局部皮膚發熱、灼痛,伴有全身發熱、頭痛、乏力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小腹癰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1. 局部治療:可用熱敷、冷敷、理療等方法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2. 內服藥物: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服用抗生素、消炎藥、解毒藥等藥物。
  3. 手術治療:若小腹癰已經形成膿腫,可通過手術切開引流,清除膿液,以促進炎症消退。

小腹癰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

  1. 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不潔性交。
  2.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小腹部位紅腫熱痛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