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戶嫁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戶嫁痛

病名出處
小戶嫁痛,首見於《千金要方》卷三,亦稱「小戶嫁」或「嫁痛」。此症為婦科常見之不適,主要表現為女性陰戶疼痛,尤以性交時為甚,或泛指外陰部之疼痛。


病因病機

  1. 陰戶窄小致痛
    《女科經綸》卷八記載,婦女因陰戶偏小,行房時氣血受阻,經絡不和而引發疼痛。此類疼痛多與先天體質或局部氣血瘀滯相關。
  2. 肝經鬱熱,濕熱下注
    《坤寧集》指出,陰中作痛多因肝經鬱火,疏泄失常,加之脾虛濕聚,濕熱蘊結下焦,流注陰器,導致氣血壅滯,不通則痛。

中醫治法

內服方藥

  1. 調和氣血,溫經止痛

    • 《女科經綸》載方:以甘草、生薑、白芍、桂心配伍,酒煮溫服,取其辛甘化陽、緩急止痛之效。
    • 單味藥運用:牛膝一味酒煮服,取其下行通絡;或大黃酒煮,瀉熱化瘀;另可服烏賊魚骨燒末,酒送服,以收斂止痛。
  2. 清熱利濕,疏肝解鬱

    • 肝經濕熱者,可用丹梔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炙甘草、薄荷、生薑、牡丹皮、梔子)加減,疏肝健脾,清泄鬱熱。

外用療法

  1. 熱熨法
    • 青鹽炒熱,布包裹熨敷痛處,藉溫通之力散寒止痛。
  2. 納藥法
    • 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藥材合乳香搗為餅狀,納入陰中,緩解局部瘀滯。

古籍補充
《婦人良方》亦提及此症,強調「嫁痛」可因情志不遂、房事不節或外感濕毒所起,治法除上述方藥外,亦可配合針灸,取肝經之太冲、脾經之三陰交等穴,以調和經氣。

小戶嫁痛之辨證,需分虛實寒熱。實證者痛而拒按,伴見帶下黃稠;虛證者隱痛綿綿,遇勞加重,臨床當詳察脈證,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