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結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結胸

病名:為結胸證之一型,屬痰熱互結心下所致,其病位侷限,病情較輕,與大結胸之邪盛病深有別。

病機:多因太陽病誤下,或外邪內陷,與心下(胃脘部)痰濁相搏,形成痰熱互結之證。痰性黏滯,熱性炎上,二者膠結於心下,阻滯氣機,故見局部按之則痛。

臨床表現

  • 主症:心下(胃脘部)脹滿,按壓即痛,疼痛範圍較小,不似大結胸之「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
  • 脈象:脈浮滑,浮主熱邪在表或上焦,滑主痰濕內停,反映痰熱相兼之病機。
  • 兼症:或見胸悶、咳嗽、痰黃黏稠,舌紅苔黃膩等痰熱內鬱之象。

治法與方藥
清代醫家柯琴於《傷寒來蘇集》中指出:「小結胸無大熱,故不用硝黃;邪未入腑,故不用甘遂。」治宜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主方選《傷寒論》之小陷胸湯,由黃連、半夏、栝蔞實三味組成:

  • 黃連:苦寒瀉心火,清解熱邪。
  • 半夏:辛溫化痰散結,與黃連一寒一溫,辛開苦降。
  • 栝蔞實:甘寒潤燥,清熱滌痰,開胸膈之痹阻。

類證鑑別

  • 大結胸:為水熱互結,病位廣泛(心下至少腹),症見硬滿劇痛拒按,脈沉緊,方用大陷胸湯。
  • 痞證:寒熱錯雜或虛性氣滯,以心下痞滿而不痛為特徵,如瀉心湯類證。

小結胸屬痰熱互結之輕證,其辨證關鍵在於「病位侷限」與「按之則痛」,反映中醫「同病異治」之精微,臨床須據痰熱輕重調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