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眉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眉刀

小眉刀為傳統中醫外治器械之一,以精鋼鍛造而成,形制精巧,其柄長約1至2寸,便於持握;刀身傾斜纖薄,弧度仿若新月柳眉,故得「眉刀」之名。此刀具專用於割治、挑刺及瀉血等外治療法,屬中醫「鋒針」範疇,源於古代九針中的「鈹針」,後世為適應臨床操作而改良為今日之形。

中醫理論與應用

小眉刀之運用,根基於中醫「通則不痛」與「去菀陳莝」之理。其刀鋒銳利,可精準劃開局部皮膚及淺表脈絡,促使瘀血、濕毒外泄,或挑斷皮下結絡纖維,以疏通氣血瘀滯。常用於以下治法:

  1. 割治法
    於特定穴位或病灶處淺割,刺激經氣流動,如治療小兒疳積時割掌魚際部位,或挑治癰疽初期以排毒散結。
  2. 挑刺療法
    以刀尖挑破皮膚,拔出皮下白色纖維樣組織,多施於背俞穴或反應點,用於緩解痺症、癔病或慢性濕疹等。
  3. 瀉血泄熱
    刺絡淺表血絡(如委中、耳尖等處),釋出數滴瘀血,適用於熱盛神昏、頭面脹痛或急性腰扭傷等實證。

技術要點

操作時須依「循經取穴」或「以痛為腧」原則定位,刀鋒與皮膚呈15至30度斜角,輕快劃刺,深度不過分毫,以見血或挑出組織為度。其效關鍵在於「疾入疾出」,減少皮肉損傷,而達開泄之效。

小眉刀雖形簡,然承載中醫「以微調宏」之思想,透過局部刺激調整全身氣機,體現傳統外治「簡、便、驗、廉」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