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三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小三關」探討
小三關乃中醫推拿學之重要穴位組合,實為傳統「三關」之別稱,主要應用於小兒推拿治療範疇。其穴位系統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小兒推拿專著,承載著中醫經絡理論與兒科治療之精髓。
穴位定位與組成
小三關由三大關鍵穴位共同構成:
- 風池關:位於項後髮際兩側凹陷處,屬足少陽膽經
- 肩井關:在肩上,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屬足少陽膽經
- 命門關: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屬督脈
此三穴形成人體背部重要防線,《醫宗金鑒》稱其「如關隘之守,調氣血之樞」。
經絡作用機理
小三關之功效植基於中醫經絡學說:
- 風池關通調少陽經氣,具疏風解表之功,主治外感病症
- 肩井關為少陽經之要會,能疏利樞機,調暢氣血
- 命門關乃元氣之根,溫煦五臟六腑,補益先天之本
三關協同,形成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小兒推拿廣意》載其「通三焦,和陰陽,為小兒調治之關鍵」。
臨床應用特點
在小兒推拿中,小三關操作手法獨具特色:
- 多用推法與揉法,力度以輕柔為要
- 施術順序傳統上依「風池→肩井→命門」之次第
- 配伍穴位常與五指節、腹陰陽等同用
明代《小兒按摩經》言其「凡小兒寒熱驚癇,先開此三關,如門戶洞啟,邪有出路」。
治療適應範圍
小三關主治範疇包括:
- 外感病症:發熱惡寒、鼻塞流涕
- 驚風諸證:驚啼不安、夜寐不寧
- 消化障礙:食積腹脹、嘔吐泄瀉
- 發育遲緩:五遲五軟、筋骨柔弱
清代《幼科鐵鏡》強調「三關通行,則營衛調和,百病不生」。現代中醫實踐中,小三關仍為兒科推拿核心治療區域之一,其理論與技術持續發展完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