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指尖」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指尖
小指尖為經外穴名,首見於《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此穴位於手足小指之末端,具體而言,在手指或足趾小指(第五指/趾)遠端指(趾)節的頂端,相當於指甲根角外側旁開0.1寸處,或指尖正中央。
中醫定位與主治
中醫理論中,小指尖屬經外奇穴,不歸於傳統十二經脈或奇經八脈,但其臨床應用與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及足少陰腎經有一定關聯性。
-
定位:
- 手小指尖: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 足小指尖:足小趾末節腓側,距趾甲角0.1寸。
-
功能與主治:
- 清心瀉火:常用於心火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瘡、煩躁不眠。
- 通絡開竅:可輔治熱病神昏、小兒驚風,因小指尖為井穴延伸區域,具醒神作用。
- 調腎氣:足小指尖與腎經相繫,刺激此穴可緩解腎陰不足之耳鳴、足跟痛。
針刺與灸法
- 針刺: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多用於急救或實熱證。
- 艾灸:適用於虛寒證,以艾條溫和灸3~5分鐘,可溫通經氣。
典籍記載與現代應用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載其為「手足小指穴」之分支,後世臨床擴展用於癲癇、高熱抽搐等症。現代針灸學中,此穴偶見於末梢神經刺激療法,配合十宣穴增強療效。
配伍舉例
- 配十宣穴、人中穴:加強醒腦開竅,治中風閉證。
- 配少衝穴(心經井穴):清心除煩,改善心煩不寐。
小指尖雖非傳統大穴,然其位置特殊,於特定病證中具協同之效,體現中醫「微穴治疾」的辨治思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