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指爪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指爪紋
定位與解剖
小指爪紋為經外奇穴,位於手小指背側,爪甲根部中點處。此處為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經氣交接之所,局部皮下分布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及微小血管網,針刺時易於引氣血外達。
穴名由來與文獻考證
此穴首載於唐代《千金要方》,孫思邈述其主治喉痹,並強調刺血後須忌酒面毒物。後世《針灸經外奇穴圖譜》正式收錄為「小指爪紋」,歸類於經外奇穴。其名「爪紋」意指爪甲根部皺襞處,此處紋理交錯,為氣血聚散之要點。
中醫理論與臨床應用
- 與經絡的聯繫
小指爪紋雖非十二正經所屬,然手小指為手太陽小腸經之井穴「少澤」所居,小腸經「上循咽喉」,故刺此穴可瀉小腸經鬱熱,間接緩解喉部壅滯。《靈樞·經脈》提及「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此穴亦能調節心經氣血(心經「上挾咽」),契合「心開竅於舌」之論。 - 刺血療法機理
喉痹多因風熱、火毒上攻,或陰虛火炎所致。此穴刺血可引邪外泄,符合《內經》「菀陳則除之」原則。其法取「血實宜決之」之意,透過局部放血達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之效。 -
古今應用延伸
除喉痹外,後世醫家擴展其用於:- 熱病神昏:因心主神明,刺此可醒神開竅。
- 癲狂證:結合「十三鬼穴」理論,用於痰火擾神之證。
- 目赤腫痛:透過小腸經「至目內外眥」之循行,瀉經上熱結。
操作技法
傳統記載以三稜針點刺,出血如「三大豆許」,現代臨床可依證情調整刺激量。若配合毫針淺刺(約0.1寸),亦有疏通局部經氣之效。
與相關穴位的比較
- 少衝穴(心經井穴):主瀉心火,偏治神志病;小指爪紋側重外喉症。
- 少澤穴(小腸經井穴):主通乳清熱;小指爪紋長於刺血瀉實。
此穴體現中醫「以痛為腧」的取穴思維,亦反映古代醫家對末梢刺激與整體調節的獨到見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