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小竹

小竹為中醫經穴別名,出自《太平聖惠方》,乃「眉衝穴」之異稱。此穴位於頭部,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清頭明目、寧神開竅之效,臨床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鼻塞及目視不明等症。

定位與取穴

眉衝穴在眉頭直上,神庭穴(督脈)旁開0.5寸處。取穴時,可自眉頭直上,入髮際半寸,旁開前正中線半橫指處即是。

功能與主治

小竹(眉衝)隸屬足太陽膀胱經,此經脈循行於頭面,與腦、目、鼻關係密切,故本穴主要調治以下諸證:

  1. 頭面疾患:如頭痛、眩暈,尤以額巔疼痛為宜。
  2. 目鼻相關症狀: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以及鼻塞、鼻衄等鼻疾。
  3. 神志不寧:可輔助緩解癲癇、煩躁等證,具安神之效。

刺灸方法

古代文獻多載「禁灸」,今多以針刺為主。針法宜平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為度。因穴位近目,操作需輕緩,避開血管。

學理依據

《太平聖惠方》列「小竹」為眉衝別名,後世醫籍如《針灸甲乙經》進一步闡述其定位與主治。足太陽膀胱經「從巔入絡腦」,小竹位其脈氣所發之處,故能調理頭目經氣,疏風泄熱。

此穴別名反映古代醫家對穴位特性的歸納,其名稱或取象於竹之清峻挺拔,喻其通調清陽之功。後世臨床雖以「眉衝」為正名,然「小竹」之稱仍見於早期文獻,為中醫腧穴命名文化之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