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眥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小眥赤

證名。即外眼角部紅赤者。《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小眥中生赤脈,漸漸沖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積熱。」《秘傳眼科龍木論》則認為:「小眥赤者,心之虛也。」內服外用宜按全身體徵辨證論治。參見赤脈傳睛條。

小眥赤,又名赤脈傳睛,是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外眼角部紅赤,並伴有眼痛、流淚、視物模糊等。本病多由外感風熱或內蘊痰火所致,治療宜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主。

臨床上,小眥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內服中藥:常用方劑有清肝明目湯、瀉肝明目湯、清熱解毒湯等。
  • 外用中藥:常用外用藥有涼肝明目膏、清肝明目散等。
  • 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太陽穴、風池穴、四白穴、攢竹穴等。
  • 物理治療:常用的方法有熱敷、冷敷、理療等。

小眥赤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疲勞等。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小眥赤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