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協熱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協熱利
病證名,指泄利同時兼有表熱之證候,屬外感病範疇。此證多因傷寒表證未解,醫者誤用攻下之法,導致表邪內陷,與裡熱相結,迫於腸道而成下利。其病機關鍵在於「表裡同病」,外有太陽表熱未除,內有陽明或少陽熱邪下趨,二者相協為患,故名「協熱利」。
經典論述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明確記載:「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此處指出誤下後,表邪內陷與裡虛互結,形成「表熱未解、裡虛下利」之證,治宜溫中解表。
《傷寒論條辨》進一步闡釋:「協者,相互和同之義。誤下致裡虛,外熱乘虛內陷,裡虛協同外熱,化而為利。」說明此證是表邪與裡熱相合,正氣受損,升降失常,故見泄利不止。
證候特點
- 表證表現: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脈浮數等太陽表證未解。
- 裡證表現:下利黏穢、肛門灼熱、口渴煩躁,甚則心下痞硬,舌紅苔黃或黃白相兼。
- 病機辨析:
- 若下利清稀、腹痛喜溫,屬寒熱錯雜(表熱裡寒),如桂枝人參湯證。
- 若下利臭穢、小便短赤,屬熱邪偏盛(表裡俱熱),可參葛根芩連湯證。
與相關病證鑑別
- 協熱下利:專指表熱與裡熱相合之下利,偏重於熱證。
- 夾熱自利:多為素體陽盛,感受外邪後直接化熱下迫,表證或不明顯。
治療方向
以「解表清裡」或「解表溫中」為法,依寒熱偏重選方:
- 表證為主兼裡虛寒者,用桂枝人參湯(桂枝、甘草、白朮、人參、乾薑)。
- 表裡俱熱者,選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病理溯源
此證體現中醫「表裡傳變」理論,誤治使邪氣內陷,破壞臟腑氣機。臨床須細辨表裡比重及寒熱屬性,方能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