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崔知悌>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崔知悌
崔知悌,唐代著名醫家,生卒年不詳,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唐高宗時期(650-683年)曾任中書侍郎、戶部尚書等職,雖身居高位,卻精於醫術,尤其對「骨蒸病」有深入研究,並撰寫相關醫學著作,對後世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影響深遠。
醫學貢獻
1. 《骨蒸病灸方》
崔知悌所著《骨蒸病灸方》專門論述骨蒸病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他認為骨蒸病有多種別稱,如「傳屍」、「殗殜」、「伏連」、「無辜」等,並指出此病無論男女老少皆可罹患,尤以兒童感染後病情更為嚴重。
臨床表現
崔知悌詳細描述骨蒸病的症狀,包括:
- 體表特徵:患者形體消瘦,頭髮乾枯豎立,腹部可觸及硬塊,腦後近下處兩側出現小結節,嚴重者可達五、六個。
- 全身症狀:夜間盜汗,夢中與鬼神交(即夢魘頻繁),雖神志清醒,但四肢無力,氣短食少,逐漸消瘦虛弱,最終因氣血耗竭而亡。
病因病機
崔知悌提出,骨蒸病的發病與體質密切相關:
- 男性:多因「癖氣」積聚所致(癖氣指氣滯血瘀形成的病理產物)。
- 女性:則以「血氣失調」為根本。
此病具有傳染性,可能與結核病類似,屬於古代所稱的「癆瘵」範疇。
2. 其他著作
除《骨蒸病灸方》外,崔知悌尚著有:
- 《產圖》:專門討論婦科產科相關知識,內容涉及妊娠、分娩及產後調理,可惜已佚失。
- 《崔氏纂要方》(十卷):為綜合性醫方著作,收錄各科病症的治療方劑,部分內容散見於唐代王燾所編《外臺秘要》。
學術影響
崔知悌的醫學理論,特別是對骨蒸病的論述,為後世醫家研究癆病(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提供了重要參考。其著作雖多已散佚,但透過《外臺秘要》等醫書的引錄,仍可窺見其學術精髓。他的灸法治療經驗,亦對後世針灸學的發展有所啟發。
崔知悌結合官宦身份與醫學修養,展現了唐代士人醫者的典型風範,其著作反映了當時中醫對傳染病、慢性虛損疾病的認識與治療水平。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