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邪風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邪風證
邪風證為中醫病證名,屬外感風邪或內風上擾所致之病症,多見於頭面耳目疾患。《證治準繩·雜病》載:「人素有頭風,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頭風,二邪並立搏夾而深入腦袋,致傷肝膽諸絡,故成此患。」指出頭風與目病常相互牽引,風邪挾雜內外之勢,深入絡脈,影響肝膽經氣運行,遂致頭痛目疾並作。
病因病機
邪風證成因可分為外風與內風:
- 外風侵襲: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易犯頭目。風邪夾寒、熱、濕等外邪上擾清竅,阻滯經絡,導致頭痛、目赤腫痛等症。
- 內風上擾:多因肝膽火熾、陰虛陽亢或痰瘀阻絡,引動肝風上攻頭目。肝主筋,開竅於目,風火相煽,則頭目掣痛、視物昏矇,甚則眩暈嘔惡。
臨床表現
- 頭痛與目疾並見,疼痛多呈掣痛、脹痛,遇風加劇。
- 目赤羞明,淚出不止,或見視物模糊、眼瞼瞤動。
- 或伴耳鳴、鼻塞,舌紅苔薄黃,脈弦浮數。
辨證分型
- 風熱上攻:頭目脹痛、目赤眵多,兼見發熱惡風,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芎芷石膏湯加減。
- 肝風內動:眩暈頭痛、目珠乾澀,煩躁易怒,脈弦緊。治宜平肝熄風,方選天麻鉤藤飲。
- 痰瘀阻絡:頭痛如刺、目胞重墜,舌暗紫或有瘀斑。治宜化痰通絡,方用通竅活血湯合溫膽湯。
治法方藥
邪風證治療當分標本緩急:
- 外風:以疏風透邪為主,佐以清熱或散寒,如羌活勝濕湯。
- 內風:需調理肝膽,滋陰潛陽或活血通絡,如鎮肝熄風湯。
若頭風目疾交作,可針刺風池、太陽、攢竹等穴以通絡止痛。
此證常見於現代醫學之偏頭痛、青光眼等病,然中醫辨證尤重風邪與臟腑氣血之互動,臨床須詳察病因,隨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